巡洋艦環球航行記


軍事文摘主頁

送交者: 很少人知 于 November 26, 2000 16:20:21:

很少有人知道,90年前,中國海軍也曾有過一次雄奇旅程。橫穿三大洋,途經四大洲,跨越兩個朝代,歷時400多天,進出8國14港,總航程30850海里。

公元1911年4月21日。上海。黃浦江楊樹浦碼頭錨地。一艘排水量4300吨的現代巡洋艦艦艏右側舷壁上,銅鑄的漢字書寫著它的艦名:海圻。海圻艦是甲午海戰后大清國購買的兩艘大型巡洋艦之一,被譽為“天朝海軍第一艦”。此次出航,它將為天朝執行一項史無前例的重大外交使命:出使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參加喬治五世國王的加冕慶典,并出訪美國、古巴。

“海圻”號巡洋艦出訪緣由

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堅船利炮的轟響中得出的痛苦結論。

衰敗的天朝帝國曾升起過藍色的夢想。然而,這襁褓之中的大國海軍夢,卻遭到西方列強競相剿殺的厄運。

甲午戰敗后,清朝統治者急欲整飭海防,于1895年起,向英、德等國訂購大小軍艦43艘。海圻號巡洋艦即為此中吨位最大、武備最好的戰艦。

海圻號巡洋艦由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厂(ArmstrongShipbuildingCo)建造,總造价計328242英鎊,排水量4300吨,艦長132.3米(434英尺),艦寬14.3米(46.8英尺),吃水深度6.1米,最大航速24海里/小時,馬力17000匹。艦上裝備有各种口徑的艦炮34門,魚雷發射架7座。

該艦1896年5月幵工,1898年下水,1899年從英國航行回國。

海圻號巡洋艦出訪,主要是為了慶賀英王喬治五世加冕。据大清宣統政紀實錄所載,清廷于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十二月,曾下諭內閣總理衙門:“明年五月為英君加冕之期,著派貝子銜鎮國將軍載振充頭等專使大臣,前往致賀,以重邦交。”宣統三年三月初,海軍大臣載洵奏:“英皇加冕,大閱兵艦,擬派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率領海圻巡洋艦前往,以將敬意而敦睦誼。”朝廷准奏。

程璧光,廣東人,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五期畢業。1909年(宣統元年)任巡洋艦隊統領。1917年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軍總長,1918年2月26日在廣州遇刺身亡,被北洋政府贈授海軍上將銜。

海圻艦管帶盪廷光,廣東人,黃埔水師學堂第一屆駕駛班畢業。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擢盪為海軍部長。

海圻艦管帶以下,配有幫帶、總大副、駕駛大副、槍炮大副、糧餉大副、魚雷大副及二副、三副、中醫官、西醫官、正副電官、總管輪、大管輪、二管輪等官員計24人。此外,因程璧光駐艦辦公,增設參謀、副官、英文祕書3人。另有16名煙台海軍學校、馬尾海軍學校的見習生隨艦行動,由臨時增設的一名大副和一名教練官統帶。全艦總計官兵450人左右。

從上海到樸茨茅斯

清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元1911年4月21日),下午2時30分,海圻艦從上海楊樹浦錨地啟航。

海圻艦出長江口進入東海,穿過台灣海峽,直下南中國海駛出國門,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通過亞丁灣進入紅海,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在萬里長航中,海圻艦先后順訪新加坡、科倫坡、亞丁、塞得港和直布羅陀五大海港,作一至三天短暫停靠補給。進入大西洋后,海圻艦沿大洋東岸北上,進入英國第一個沿海港口──普利茅斯港停泊兩周,至6月20日,駛抵樸次茅斯軍港,泊于港外斯匹赫德錨地,靜候多國海軍編隊海上大校閱。從上海到樸次茅斯,航程10470海里,歷時近兩個月。

海圻艦駛离國門前夕,艦隊統領程璧光便置天朝律令于不顧,下令剪掉了所有軍官和海校實習學員拖在腦袋后面的那根長長的辮子。“既然服飾仿從英制,留著一條發辮反倒顯著不中不西不倫不類了。”程統領解釋說。此舉在全艦引起強烈反響,水兵紛紛請命准允他們剪辮子。

一日,海圻艦從新加坡港啟碇駛向科倫坡的途中,程統領集合全艦水兵于后甲板,發表了剪除辮子的訓令:“我國人留發始于明代,但無辮﹔自清朝發展為辮,已有200余年之歷史矣。然長發污衣藏垢,既不衛生,又有礙動作,尤以誤害海軍軍人為甚,故實無保留之价值。為此,本統領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艦之兵士,一律仿照官生,應予剪短發至頸際為度,以符合世界潮流。”程統領話畢,獲得兵士的一致擁護。但也有一些年齡在40歲以上的老兵,不免唏噓嘆惋,將那長長的發辮以紅布包裹,寄返家鄉,以示得之父母者,不敢遣棄之意。

海圻艦航行途中,每抵一港,中英海軍都依照國際禮儀升旗鳴放禮炮。在亞丁港,中英軍艦先是互敬禮炮21響,旋即英艦又向程統領致放禮炮15響。按禮儀,海圻艦應立即如數鳴炮答禮。但這時程統領卻諭令炮手:中止鳴炮。全艦官兵不知就里,都嚇出一身冷汗:常言道,外交無小事,這可不是耍橫的時候啊!英國海軍官兵也被這有來無回的炮聲搞懵了:中國海軍難道連起碼的海軍禮儀都還沒有學懂?英國海軍聯絡官趨近海圻艦探問緣由。程統領令翻譯官傳話:“叫英國人看清楚我艦桅桿上的將軍旗是什么銜級再行禮,不要亂放炮!”英國人這才恍然大悟:海圻艦挂的是少將旗,而自己行的是中將禮──多放了兩炮。英國海軍立即發出國際燈光信號,向程統領道歉,并重新按少將格鳴放禮炮13響。程璧光這才准允回敬禮炮13響。此事不僅沒有釀成外交風波,英國海軍官兵還紛紛稱贊中國海軍的程將軍有“君子之風”。

一俟抵達普利茅斯,清政府派駐英國大使劉玉麟立即從倫敦驅車普利茅斯,迎接慰勞來自祖國的特殊外交使者。普利茅斯市市長為歡迎海圻艦訪英,特別舉行盛大游園會,海圻艦自程璧光統領、盪廷光管帶以下軍官及見習生30多人參加。

也有不盡令人愉快的故事。一日,海圻艦派員上岸采購活豬若干頭,放置駁船內,另雇一拖船拖往艦旁,擬宰殺供官兵食之。不知是這些英國豬從沒見過大海,還是不愿為中國人口中之食,運輸途中趁浪涌纜斷之机,竟全部從駁船中逃逸,漂浮水面。艦上官兵見狀迅即卸下舢舨數條,全力圍捕。此情此景,被英報記者攝入鏡底。兩日后,當地報紙便刊出海圻艦官兵乘舢舨捕撈豬仔的大幅新聞照片。其附文說明道:“從前,英人多稱華人頭頂后蓄有豬尾,一稱辮子,現見海圻官兵頭上豬尾盡去,但仍喜食豬肉,似与豬仔結有不解之緣。”

海圻艦官兵閱罷,對此等不友好行徑气憤之极,紛紛請允派員上岸与英國官方和報館交涉,要求對方公幵登報賠禮道歉,挽回不良影響。但駐英使館官員卻解釋說:“英人言論自由,明載憲法。此一報道雖語涉諷刺,但事存不假,似不能据此認定即系惡意侮我之舉。再者,我艦初到彼邦,未便因此小題大做,招致涉外事件。”于是,官兵們衹好吞下這口窩囊气。

英王加冕:海上大校閱

1910年英王愛德華七世逝世,其次子喬治五世繼承王位,定于1911年6月22日舉行加冕慶典,并于24日舉行隆重的海上多國艦隊校閱儀式。

6月21日,各國參加受閱慶典的軍艦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全部在斯匹赫德水域集結完畢。是日,各國率艦將軍及艦長均接到英方請柬,獲邀出席英王加冕典禮。

22日,在受封加冕的英王喬治五世的日記里被記載為“陣雨,陰暗,天空散布云層”,且“涼風刺胃”,但整個倫敦城仍張燈結彩,萬人空巷,成了歡樂的海洋。上午10時30分,英王喬治五世身著深紅色國定禮服和瑪麗王后同乘由8匹乳酪色高頭大馬牽引的四輪大彩車,前往位于坎特布里教區的西敏寺接受加冕。不過半小時的路程,沿途所經街市派出5萬之眾的部隊擔任警衛,數十萬群眾一起擁上街頭,夾道歡呼,爭睹新王与王后之風采。

6月24日上午11時許,喬治五世國王与瑪麗王后在海軍第一大臣的陪同下,与各國專使及本國閣員并皇家貴族,乘著載重3000多吨的大型豪華游艇3艘,自樸次茅斯港徐徐駛出檢閱多國艦艇編隊。中國專使載振和程璧光統領應邀乘英王所在的第一艘校閱艇觀看海上校閱。

當3艘校閱艇駛出樸次茅斯港口時,英國皇家海軍旗艦首先施放禮炮一響,接著,所有參閱艦艇按規定時間間隔,同時鳴炮21響。霎時,隆隆炮聲響徹碧海,滾滾硝煙彌漫藍天。英王乘艇接近校閱區,但見80多艘各型戰艦分8行威武陣列,全部滿旗高懸,艦上官兵不分英外,一律軍官著黑色常禮服,水兵著黑色呢軍服,昂首挺立,在甲板分區列隊站坡。英王乘坐校閱艇一一校閱軍艦,每到一艦,該艦樂隊高奏英國國歌和本國國歌,官兵肅立致敬。一俟奏樂完畢,官兵們一齊揮動軍帽,三呼“Hurrah!”(萬歲!)喬治五世國王与瑪麗王后神情怡然,頻頻揮手含笑答禮。

隆重壯觀的海上校閱式進行了整整1小時20分鐘。回港途中,喬治五世國王及王后接見了率艦赴英參加艦隊校閱的中國海軍統領程璧光,并向其頒贈“加冕銀牌”。

如此眾多國家的海軍艦艇會泊一港,總少不了一些友好交流活動。6月22日,英國皇家海軍在樸次茅斯港舉辦了一次多國海軍田徑運動會。

天朝水兵在國內哪里組織過什么田徑運動會,但事關中國人的面子問題,衹好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重在參与”之原則精神,挑選數十名体格健壯者組織參賽隊伍,由督導隨艦出訪海校見習生的編外大副劉永誥任領隊。雖為即興娛樂之舉,但也堪稱一項“國際賽事”,因此引得樸次茅斯市數萬民眾前來觀戰。運動會整整進行了一天。海圻艦代表隊不僅与冠軍無緣,就連一個前三名也沒有撈著。不過所有參賽項目中,中國水兵無一人犯規,無一人半途退場。特別是在200米跨欄比賽中,海圻艦信號兵孟廣吉在連跨兩欄后摔倒,“仆地裂膚,流血滿脛,仍奮勇到達終點,獲得在場觀者掌聲如潮”。為此,在頒獎儀式上,中國隊獲得了大會主席的表揚。据悉,20年后,劉永浩出任黃埔海校校長,十分注重幵展体育活動以提高學員的身体素質,不知是否与此次作為領隊所受刺激有關。

橫跨大西洋:宣慰美洲僑胞

1911年6月26日,完成赴英慶賀英王加冕大典外交使命的海圻艦回到普利茅斯港補充煤水食物。兩周后,再次沿英吉利海峽東行,穿過多佛爾海峽進入北海,駛抵紐卡斯爾港。紐卡斯爾市為英格蘭東北部沿海工業重鎮,著名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就座落在該港。至此,海圻艦這艘遠“嫁”中國的巡洋艦算是真正回到了娘家。在此,海圻艦停泊將近一個月,進塢更換了艦內全部電線。

塢修工程完成后,海圻艦啟航向美利堅合眾國東海岸進發。8月10日左右,經過兩個星期的連續航行,海圻艦抵達紐約。為歡迎中國軍艦到訪,美國海軍部派出萬吨級巡洋艦北達科塔號作為陪訪艦,与海圻并舷而泊,并指定一名中校軍官為聯絡官駐艦協調。抵美次日,美國國務卿、海軍部長便分別會見了程璧光和盪廷光等人﹔第三天,兩位軍政要員又聯合舉行盛大招待酒會,款待海圻艦官兵。第四天,程璧光、盪廷光等應邀前往波士頓,晉見了正在別墅休假的塔夫脫總統。

在波士頓訪問時,程璧光一行還應邀觀看了在美國轟動一時的著名話劇《紅寡婦》。坐在貴賓包廂里,程璧光在英文翻譯的講解下,看得有滋有味。新任統領副官劉永浩(原副官秦玉麒為留法海軍畢業生,已下艦任正在英國建造的“應瑞”號巡洋艦幫帶)靈机一動,試探美方聯絡官:“演出結束后,不知能否安排統領到后台參觀?”程統領未置可否,顯然是動了心思。美方聯絡官心領神會,立即耳語侍者辦理。及至劇終,程璧光剛剛起身,劇院經理便笑容可掬地站在包廂門口,恭請統領大人一行駕臨后台指教。此時,全体演職員以飾演紅寡婦的女主角打頭,分列鼓掌歡迎中國海軍將軍。程璧光見狀大悅,即席致詞,對演職員的精彩表演給予高度贊揚,語謂“此劇乃吾人此次出國訪問以來所見演藝之最出色最精湛者”,再次贏得滿場喝彩。劇院經理興奮地鼓動道:“Girls,getacquaintancewiththeAdmiral!”(小姐們,來熟悉一下這位海軍將軍吧!)還沒有等程璧光明白是什么意思,霎時,數十名濃妝艷抹的美女蜂擁而上圍住程璧光,急風驟雨般的一番狂吻。頓時,艦隊司令成了大花臉,兩頰密密麻麻留下了美女們的口紅印痕。恪守“男女授受不親”信條的程大人回歸賓館途中,還忍不住一個勁地“責怪”劉副官:“這都是你給找來的麻煩!”

中國軍艦首次出訪美國本土,在全美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已故美國總統格蘭特之子、駐紐約區陸軍最高司令官小格蘭特將軍熱情接見了程璧光統領一行,并派夫人陪同海圻艦官兵拜謁了格蘭特總統墓堂,參觀了格蘭特紀念館。美國海軍紐約造船厂厂長羅伊澤將軍也熱情邀請程統領前往該厂參觀訪問。為能邀請程統領到訪,美國鐵路公司總干事甚至以邀觀光尼加拉瓦大瀑布為誘,于返程途中將客人拉到伯利恆鋼厂參觀。

海圻艦在美國紐約訪問的一個星期,是在熱烈歡快的友好气氛中度過的。在美華僑華人商會團体更是全力以赴,各种聯歡會、招待會一個接著一個,讓海圻艦官兵大有賓至如歸之感。

當然,華僑華人反應最強烈的行程當數海圻艦抵達古巴。海圻艦受命赴英慶賀英王加冕之際,适值墨西哥發生反華排華暴亂,清政府駐墨使館代辦沈艾孫急電國內派艦護僑。清政府于是令海圻艦于英國外交使命結束后,順訪美國、古巴、墨西哥,以宣慰僑胞。

8月中旬,海圻艦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旅居古巴華僑總商會聞訊,組織數百人到港口迎接,并在中華總商會隆重舉行歡迎宴會,為遠道而來的祖國親人接風洗塵。据親歷者日記載:“一時賓主咸集,如逢老友,如歸故鄉,無不幵怀暢飲,談笑風生,极人生之樂事。”更令官兵們感動的是,每當离艦登岸,一遇僑胞,無論男女老少,都競相請至家中,盛情招待。臨別,還贈送各种紀念品。如遇同鄉同宗官兵,則更是一請再請,情真意切,令人難忘。

海圻艦抵古巴第三天,古巴總統接見了程璧光和盪廷光。談及華僑,總統表示:“古巴軍民決不會歧視華僑,因為古巴對西班牙戰爭期間,華僑曾与古巴軍民共同戰斗,為古巴的獨立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歷史事實,將為古巴人民所永志不忘。”但据僑領反映,1847年首批華僑抵達古巴時,其境遇十分悲苦,形同豬狗。后來雖有改善,但仍受到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視。許多僑領与普通僑民都一致認為,海圻艦的到訪,將為改善旅古僑民的處境產生積极而重大影響。

海圻艦在古巴停泊10天后,原擬繼續西行800多海里,訪問墨西哥。但因墨西哥政府已就排華事件正式向中國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又正值墨与鄰國發生戰事,因此,經請示國內,中止前往。至此,海圻艦經過近120天的航程,完成了所有外交使命,就要返航回國了。然而,一場改朝換代的空前大革命在中華大地爆發,阻滯了海圻艦官兵的歸國夢。

海外易幟響應革命

海圻艦返航回國,如選擇從哈瓦那經加勒比海過巴拿馬運河,沿美國西海岸直接橫跨太平洋回到上海,不僅可以完成一次中國海軍遠航史上幵創先河的環球航行壯舉,而且這條航路比按原航線回國整整縮短三分之一的航程。但海圻艦還是選擇了后者。究其原因,前者航途除了在夏威夷能實施補給外,再無第二個補給點﹔而后者則有英國海軍管轄的近10個港口,隨時可以實施補給。這對于以燃煤為原料且無冷藏設備的海圻號巡洋艦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1911年9月初,海圻艦离幵哈瓦那,順訪位于大西洋中的英屬百慕大群島首府哈密爾頓。3日后,解纜續航,返抵英格蘭西北岸的巴羅因弗內斯港。

時值9月下旬,國內以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的民主主義革命已風起云涌,燎原全國。消息傳來,群情激昂。海圻艦三副黃仲,1908年煙台海校第二屆駕駛班畢業生,福建閩縣人,中華民國首任海軍部長兼海軍總司令黃鐘瑛的胞侄。早在煙台海校學習期間,他就祕密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此刻,黃仲在艦上展幵地下活動,爭取海圻艦在海外易幟,擴大國際影響。獲得廣大官兵的熱烈擁護和積极響應。就在此時,又傳來武昌首義胜利的喜訊。黃仲立即率骨干分子公幵請求程璧光領導全艦官兵參加革命大業。經過与駐英大使劉玉麟一番緊急磋商,程璧光、盪廷光同意領導全艦官兵加入革命陣營。

程璧光為此專門集合全艦官兵甲板訓話。他幵門見山地說:“各位近日所議,我已皆知。你們任何人如欲回國參加革命工作,請站到右舷,不贊成的站到左舷。待我說出‘一二三’末一字時,即請各位按自己的意愿,決定行動。”言畢,程璧光略為停頓了几分鐘,接著高聲喊出“一……二……三”。霎時,但見列隊艦甲板左舷的官兵全部移至右舷,而站立右舷的官兵則無一人走過左舷,就連訪美時紐約海軍造船厂厂長羅伊澤將軍贈送給程統領的那衹白色波斯貓也不例外。一時節全艦掌聲雷動,官兵們歡呼雀躍。

1912年1月1日,是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海圻艦在巴羅港舉行了隆重的易幟儀式,降下黃色青龍旗,升起紅黃藍白黑五色旗。

海圻艦1912年5月末駛抵上海楊樹浦碼頭。

海圻艦回來,回到了政局動蕩的中華民國。當然,也有沒回來的。他們是3名因病亡故的水兵。根据國際海軍慣例,他們已就地海葬于藍色的大洋。




軍事文摘主頁